據省殘聯微信號12月13日,近日,廣東省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表彰25名殘疾人獲“廣東省自強模范”稱號;24名殘疾人工作者獲“廣東省殘聯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2個集體獲“廣東省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稱號;27人獲“廣東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稱號;18個單位獲“殘疾人之家”稱號。
為弘揚社會正能量,贊揚他們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和熱心公益的精神。我們推出《榜樣的力量》專欄,帶大家一起去認識廣東省自強模范、助殘先進個人與集體、殘疾人之家。今天的主人公是廣東省自強模范:吳煒生。
吳煒生,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入圍“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是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感動南粵校園”廣東大學生年度十大人物和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在華南理工大學接連獲得“感動華園十大年度人物”和“十大學生共產黨員標兵”兩項個人標桿工程稱號的他,又帶領學生工作服務團隊收獲了集體標桿工程“十大卓越團隊”的稱號,他的身上似乎有著耗不盡的正能量!但就是這樣一個陽光向上的人,左手竟有先天性殘疾。
“既然身體的殘缺已然無法改變,我能做的就是讓完整的靈魂奮力翱翔!”吳煒生說只有在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中,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才有資格幫助更多的人。
自強不息逆風翱翔
因醫生的用藥失誤影響了左手在母體里的正常發育,吳煒生一出生就是一個殘疾人。“最難闖的關卡不是身體不便,而是心理煎熬。
“我能用100個道理來開導自己,但每次當左手現于人前時,極度自卑的不適感就會襲來,我只有馬上把手插進褲袋后,緊張的情緒才會慢慢舒緩。”這種心理陰影伴隨了吳煒生將近20年,直到在學校“青年說”的舞臺上講出自己的故事時,才算真正放過了自己。那一晚,他拿到了冠軍。也是在那晚之后,他身邊的很多同學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如此熟悉的人居然有著這么震撼的故事。
吳煒生身殘志堅的故事開始被大家知道,也感動了很多人。一路走來,吳煒生一直都是個拼命三郎。本科期間申報到“攀登計劃”省級重點項目,獲得“挑戰杯”省賽二等獎,創造了學校歷年來參賽的最好成績。而后雖在考研中失利,但他迅速調整心態準備二戰,最終被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錄取。
吳煒生說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沖出黑暗去追求光明的信念。在之后,吳煒生多次回母校開線下考研宣講會,也在平時建立專門的學習群與師弟師妹在線上交流心得,經他輔導的學生都如愿考上了理想院校的研究生。
讀研期間,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之外,他還在黨團建工作中屢受表彰,能自編自導青春勵志微電影并摘得全省一等獎的殊榮,也能以CEO的身份帶領團隊在全國創新創業類大賽上大放異彩。“其實讀本科時我已經用很多證書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直到讀研的時候,我才開始不怕把自己的左手給別人看,第一次感受到純粹的自信心在躍動。”
逐夢路遠向光而行
“如果我們覺得馬克思主義難以觸及,那或許只是因為還沒搭建起跟它交流的橋梁而已。馬克思主義動人心魄的美,需要我們先靜下心來慢慢品讀。”這是吳煒生接受《朗讀者》欄目組采訪時的回答。為了努力搭建好與馬克思主義交流的橋梁,吳煒生每周都堅持參與線下的馬恩經典原著讀書會和線上的讀書群打卡活動,并將學習心得凝練成理論成果。
“黨的十九大精神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光,而如何讓這道光照進更多人的心中,這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作為“習語心傳”學生黨員宣講團團長,吳煒生在工作中堅持“講前先學、學中有思、思后能傳”的原則,用心做好一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員。他帶領28名先進學生黨員組建了理論組和實踐組,堅持定期學習原著原文,打牢理論基礎。通過加強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一面旗”、“紅棉”等輔導員工作室的合作,增強了自己對新時代新思想的堅定信念。其次,吳煒生主動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積極鼓勵宣講團成員申報科研課題,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并已形成了系列成果。
立成燈塔青春引航
“‘標兵’二字使命重大,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追光而行,更要立成燈塔,照耀他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校學工處的思政工作助理,吳煒生在盡心盡責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的基礎上,走進師生當中開展深度調研,收集廣大師生的訴求意見并撰寫出相關的提案,以廣東省學聯十一大代表的身份為青年工作建言獻策。作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兼職輔導員,吳煒生爭做學生工作360°全方位的青春引航人。
“懷著博大的愛心,自由自在地走進全世界,這是克服殘疾、超越局限最要緊的一步!”史鐵生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吳煒生。“如果說我人生的前20年是在改變自己,那么在后面的幾十年里,我希望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為這個世界的改變奉獻自己的力量!”吳煒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時代新人青春榜樣的精神風貌。
也許吳煒生因左手的殘缺顯得身體并不完整,但他用樂觀、堅強的態度面向光明,努力成長。他讓自己逆風展翅,他也為別人助夢引航。“我的手掌很小,但它足以給我無限的能量。我的手指很短,但它足以觸碰人心的暖陽!”吳煒生勇敢追求一顆完整的心靈和完整的精神世界的自強韌性值得我們欽佩!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