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曾家樂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2019年的開幕,威權康復服務中心也見證了曾家樂在中心十年的熱血青春、辛勤付出與成長,他已然從一個青澀的大學畢業生變成了今日從容不迫、遇事不驚的中心頂梁柱。同時,中心也給予了他寶貴的饋贈——威權康復服務中心日益壯大,不無時刻在為順德區的殘疾人康復事業和殘健共融的理想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率先在殘障康復領域實踐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2009年曾家樂從暨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后,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選擇進入大企業為一份優厚薪酬打拼,因為他深知自己內心始終保有一份對公益事業的熱忱:在他可以吃飽喝足睡暖且無憂無慮求學的時候,順德仍有很多家庭因為疾病、殘障和貧困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心想,如果自己可以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他們的艱難困苦會不會少一些?活得更有尊嚴些?如果自己能幫助他們爭取更多的合法權益,順德的殘疾人能否更加好地獲得融入社會?順德的殘障公益事業能否得到進一步地發展?如果自己的努力能為這些人士的現狀作出一點點改變,那么這個行業就是功德無量的,是值得自己奉獻畢生精力去付出的!于是,2009年曾家樂進入了順德區威權康復服務中心跨專業成為了一名殘障康復領域的社會工作者,開啟了他個人的助殘公益逐夢之旅。
理想總是美好而豐滿的,而現實卻讓他這個社會工作專業的門外漢有些受挫:當時順德區的社會工作剛剛起步,威權康復服務中心當時也尚未建立一套較為規范的殘障康復領域的社會工作實務流程,活動、小組及個案管理等等均令他無從下手。故而曾家樂決定一邊一戶戶走進殘疾兒童家庭了解服務對象及其家屬的生存和心理狀況,與他們建立初步的聯系,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理論,三個月下來,他的工作終于能順利開展。同時,曾家樂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深入學習的機會——2009年順德威權康復服務中心成為了順德區社會工作實訓基地,與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社會工作系合作。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充實而向上的時光:曾家樂作為社工實習統籌專員,與UIC的兩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生共同探索在順德本土殘障康復領域的社會工作實務,并在UIC派來的專業社工督導的指導下,在中心建立了殘障康復領域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流程。能夠在康復中心率先實踐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并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學以致用,讓彼時的那個“助殘新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并立志要為服務對象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爭取更多的可實地施行的福祉。
二、利用現有資源營造孤獨癥兒童健康成長環境
接下來,在一線的工作中曾家樂逐漸發現孤獨癥兒童家庭面臨的困境,順德的民眾對有自閉特色的兒童會存在一些誤解和歧視,甚至令有自閉特色的學齡兒童失去上學的機會,讓這類家庭產生了諸多困擾。而當時在順德除了威權康復服務中心可以作為孤獨癥兒童的主體服務單位之外,其他單位在這一領域的服務仍是一片空白。作為威權康復中心殘障康復領域的社工,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如何解除社會各界對孤獨癥兒童的誤解并為孤獨癥兒童的家庭營造更加理解、包容和友愛的社會環境,是他彼時思考的一個新命題,也是亟需解決的一個新挑戰。于是,此想法在獲得了順德區殘疾人聯合會的認同和支持下,曾家樂策劃了一場為期一周的關愛孤獨癥社區教育活動。這是順德區首次為孤獨癥人士舉辦大型宣傳教育活動,在順德社會各界產生了巨大反響,社區人士開始正確認識孤獨癥,為孤獨癥兒童營造了較為接納與關懷的社會環境。
2010年,順德區社會工作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曾家樂因個人能力突出及對中心的卓越貢獻被逐步提拔,先后任職了威權康復服務中心的社會工作主任、順德區威權康復服務中心主任。彼時,他的助殘“眼界”也逐漸得以提升,從“愛心助殘”、“社會工作助殘”拓展到“康復助殘”和“公益助殘”。在擔任了更高的職位之后,曾家樂始終無法放下對孤獨癥兒童家庭的牽掛,總覺得自己還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所以在2011年發起了《星兒在身邊·佛山市順德區孤獨癥兒童情況調研課題》,并聯合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李文希、郭奕龍和吳耀輝,以及當時任職于佛山市順德區樂群兒童發展評估中心的梁碧儀,就這樣,包括曾家樂在內的五人組成了一個課題調研組便開始了順德孤獨癥兒童情況及香港孤獨癥服務情況的調研,并輸出了調研報告以及根據香港孤獨癥服務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對順德區孤獨癥兒童服務的發展建議。自此,順德區民眾對轄區內孤獨癥兒童有了一個全面而系統的了解,順德區孤獨癥兒童的服務開展有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內地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順應社會服務體制改革深化康復殘障領域社工服務
2011年,順德區社會體制改革,順德的社會工作發展快速發展。在政府出臺許多政策支持社會工作服務,并引進深圳、廣州有經驗的社工機構到順德服務的大背景下,曾家樂逐漸認識到順德社會對社會工作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深化順德康復殘障領域社會服務的契機已經到來,于是憑借著2年多的康復殘障領域的專業實踐,加之在機構領導的支持下曾家樂開辦了順德區首家本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順德區星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邀請了香港東華三院的資深社工擔任專業督導,并擔任法人和中心副總干事一職。在專業督導的支援下,他帶領首批招聘的社工分別在一家長者服務單位、三家殘疾人士服務單位開展社會工作服務,并于2011年年底,帶領社工團隊于順德區杏壇鎮承辦了杏壇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和杏壇鎮君怡康復中心,為杏壇鎮構建社會服務綜合體作出貢獻,同時也為順德本土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作出一次成功的探索,更是對殘障康復領域的社會工作的一次深化,給順德殘疾人帶去了越來越多的福祉。
四、推動專業康復服務積極回應需求
作為一家與順德社會共同成長的助殘社會組織的帶頭人,當自身的助殘公益生涯發展到不再在一線服務時,曾家樂的籌劃與考量也越來越多了:順德區殘疾人對專業康復服務的需求變得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威權康復服務中心要如何發展才能滿足服務對象日益殷切、急迫的需求呢?于是曾家樂帶領中心骨干到香港、深圳、廣州等地的康復中心去學習調研,爭取能在中心開展更多能夠回應精準康復需求的服務版塊。在做了一系列的實地調研并聽取了順德區殘疾人聯合會相關領導的建議之后,自2016年開始,威權康復服務中心為了滿足服務對象對言語治療服務的需求,開始提高資源投入培育言語治療師,為服務對象提供吞咽能力評估及介入服務。提高言語治療應用的舉措讓中心的專業康復團隊更為全面,提升了服務對象的溝通能力和生活質量。與此同時,中心新增了專項精神殘疾人支援服務,回應社會對精神殘疾人士的服務需求,并且在北滘康園中心嘗試先導項目“破風—精神殘疾人支援計劃”,透過專業心理咨詢師與社工開展服務,以體育為媒介,為北滘鎮內的精神殘疾人士提供介入服務。
此外,為了讓業內業外更多的人士關注殘疾人士,給予助殘公益事業更多的支持,曾家樂也格外注重社區公益宣傳活動。如每年舉辦的“全國助殘人活動日”會充分展示居家康復服務項目實施以來的服務成效,展現出肢體殘疾人士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推廣社區無障礙出行的理念。至目前為止,有超過100名服務使用者愿意走出家門,參與到社區生活中去。
十年前曾家樂夢想有一天殘疾人能夠有尊嚴地、體面地活著,十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殷切期盼著殘障人士能夠活出尊嚴、活出個人的精彩,融入社區生活,拓寬生命寬度,提高生活質量。十年助殘之旅如白駒過隙,他深知唯有不改初心,緊守工作崗位,以服務的真心、以整體順德福祉為理念,腳踏實地,致力于提供多元、適切、優質的綜合康復服務來回應社會不斷新增的需求,方能展望未來筑就夢想,完成“愛心助殘全人照顧共融社會”的中心使命,為殘障人士共建一個互相關懷、互助、尊重及分享的社會。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