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3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45例,累計出院772例,累計死亡6例。23日當天全省新增確診病例3例,為東莞市2例、陽江市1例。新增出院32例,7例為重型病例治愈出院,25例為普通型或輕型病例治愈出院。無疑似病例。有1526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累計報告確診病例中,深圳市417例、廣州市345例、珠海市98例、東莞市96例、佛山市84例、中山市66例、惠州市62例、汕頭市25例、江門市23例、湛江市22例、肇慶市19例、梅州市16例、茂名市14例、陽江市14例、清遠市12例、韶關市10例、揭陽市8例、汕尾市5例、潮州市5例、河源市4例。男性662例,女性683例,年齡介于2月齡-90歲之間。
截至2月23日24時,在院的567例確診病例,輕型56例,普通型462例,重型22例,危重型27例。
別聚集!別去浪!再忍忍!
在持續拉響32天“一級警報”后,就在今天,廣東宣布,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級別作出調整,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級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目前,除廣東外,全國也已有多個省份調整應急響應級別。(戳南都報道回顧)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相信適時作出調整的還將有更多區域。
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意味著什么?是怎么考慮的?
突發公共事件分4級
一級響應屬于最高級別的響應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就屬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其中,一級響應屬于最高級別的響應。
Ⅰ級響應下,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下,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自1月23日啟動以來,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持續了1個月。
廣東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星期,廣東全省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均為個位數,出院人數則為十位數,在18日和22日兩天新增死亡病例各1例。
2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指出,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全部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分級反應是什么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其中,一級響應屬于最高級別的響應。
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健康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一級調為二級不僅僅字面變化
“戰斗警報”解除了嗎?看上去,應急響應級別是下調了,實際上,帶給這個經濟大省“兩肩挑”的壓力更大了。而對全省1.13億人口來說,每個人都將在公共防線卸除之后,直面病毒對手發起的挑戰。
廣東是在1月23日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是全國最早啟動的省份之一。次日,又緊鑼密鼓推出防控疫情一級響應16條措施。
彼時,源起于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急速爆發,1月19日,廣東確認了首例確診病例。次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做客央視節目,確認了新冠肺炎疫情“人傳人”的消息,引發全國廣泛關注。
此時的廣東,已經在馬不停蹄地作出一系列部署,至1月23日當晚8時左右,宣布拉響一級響應的“戰斗警報”。根據該響應的要求,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等相關主體,都必須采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各司其職。
比如,各級政府要組織協調有關單位,調集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參加應急處理工作,管理流動人口、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發布信息、開展群防群治、維護社會穩定等等。如廣東率先啟動“三項大排查”防控社區蔓延、制定患者救治“三集中”方案、省政府召開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等等,都是在這段時間采取的具體措施。
衛生行政部門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組織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調查處理,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值得注意的是,響應級別的啟動也是由衛生行政部門來提出的。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院是最主要的戰斗堡壘,與疫情直接對抗的,是沖鋒在前的“白衣戰士”,他們要接診、收治、轉運病人,要對病人做區分處理,比如,將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作及時排除或確診。此外,還要協助疾控機構開展標本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治經驗。
取消餐飲堂食、暫停公共活動;主動配合調查、如實交代行蹤;進入公共場所戴口罩、進入樓宇小區測體溫,廣東人的衣、食、住、行,因為一級響應,就這樣被暫時“換了跑道”。
下調響應級別有哪些考慮?
在一級響應啟動運行了32天后,廣東為何選擇在此時將響應級別由一級下調為二級?這背后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契機,是中央在23日會議上所提到的,允許符合條件的省份適時下調響應級別并實行動態調整。中央層面所釋放出的信息,為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防控手段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外,還應該看到,廣東這次響應級別能夠下調,與這一個月來緊抓疫情防控不放,同時主動自我加壓、率先啟動復工復產的準備工作分不開。
南方+記者梳理發現,在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之后,次日廣東省委常委會、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開會傳達落實,要求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各類生產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事實上,原本應該在1月31日就復工的計劃,因為疫情的影響被延遲了。但企業復工心切、完成經濟發展目標與日俱增的壓力,讓廣東不得不將復工復產盡早提上日程。而這其間,無疑還面臨著外來人口最多、防疫輸入性難度大的挑戰。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即便如此,廣東對疫情的嚴密防控,仍然不敢松懈。持續不斷的全民總動員、群防群治、聯防聯控,效果開始顯現,從2月中旬開始,全省新增確診病例呈明顯下降趨勢,連續多天新增病例保持在個位數,汕頭、潮州、佛山等多個地市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
對這種良好態勢,有專家將其歸功于前期廣東在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方面所采取的得力措施,認為顯示出了成效;還有專家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指出,目前廣東大多數病例仍與湖北武漢輸入相關,社區傳播相對較少,并由此判斷,隨著防控手段的落實,后面的新發病例應該會繼續減少。
鐘南山院士此前也曾判斷,除武漢外,全國其他地區的疫情峰值或將出現在2月中下旬,有望開始回落。如若鐘院士這個判斷不假,則廣東目前的疫情峰值或已出現,將呈現較為平穩的局面,并呈下降趨勢。
基于以上的形勢研判,廣東從2月初開始布局復工復產工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產,力爭讓“兩難”成為“兩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作出響應級別下調的決定之前,廣東已在2月中旬出臺了分區分級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根據疫情現狀及發展態勢,將以縣(市、區)為單元劃分的防控區分為四個等級,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應該說,這種分區分級的指引,有針對性地為響應級別的下調做足前期過渡工作,實現由“戰時狀態”逐步“恢復常態”。
響應級別下調
是否代表“警報”解除?
一級響應的解除,是否意味著疫情防控可以放松?答案當然是:不!
23日的中央會議仍然重申,“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否則將帶來嚴重后果”。
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對這樣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恐怕還沒有到可以松口氣的時候。從目前出現的病例來看,無癥狀感染者、潛伏期都可能會傳染,潛伏期也難以估摸,已超出了此前專家預估的14天,最長達到了24天!更難以想象的是,痊愈患者回家隔離多日,竟然還可以檢測出病毒陽性。換句話說,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恐怕還是未知的多,已知的少。
此前鐘南山院士在談及“峰值”的時候也提醒,“峰值”不意味著“拐點”,也有公共衛生專家分析認為,盡管廣東疫情下降大勢已明朗,仍需警惕會有“小反復、小波動”,尤其要注意復工后從外地輸入病毒攜帶者引起局部傳播,這是最令人擔憂的事情。而日前一些地方竟還出現排隊聚餐、扎堆喝茶、人山人海、聚眾賭博等現象,令人堪憂。
應急響應級別的下調,解除了社會最嚴警戒,恢復給群眾更多自由。而在“保險絲”被拆下后,每個人是否懂得并學會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或許,這將成為一級響應過后,社會個體的一次自我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