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多個區域陸續解除封控管理。如在荔灣區白鶴洞街、中南街等封閉、封控管理區域,居民已經歷了半個多月的封閉管控,一些人因工作生活較長時間處于非常態,出現了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長河建議,廣大市民特別是封閉、封控管理區域的居民,要理性對待疫情信息,繼續保持規律飲食作息、適度運動以緩解壓力,同時提前做好解封后的學習工作安排。
理性對待疫情信息
“由于疫情以來,部分居民長時間處于防疫的高度緊張狀態,一旦出現疫情利好的消息,這部分人群會出現微妙而不自知的心理偏差,從而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狈堕L河說。
范長河認為,對于在封閉管理區內足不出戶的民眾,在權威通知尚未明確之前,過高的期待反而會打破目前穩定的生活節奏,可能會出現“期待—失望”的心情循環。
對封控之前一直在快節奏下學習生活的學生和上班族而言,解封后將恢復正常的學習、工作強度,“這部分人可能存在較高的心理壓力,在壓力下出現類似‘假期綜合征’的表現,出現緊張不安,厭工厭學情緒,甚至出現不明原因的胃腸道反應、焦慮、神經衰弱等?!狈堕L河說。
出現上述情況,范長河建議,首先要理性對待疫情信息,“目前疫情尚未結束,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只需要對國家的防控工作保持信任、配合即可,不必過于執著于疫情一時的動態?!?/p>
同時,在封閉期間,范長河建議廣大市民應繼續堅持規律飲食作息,適度運動以緩解壓力。他提到,可以從現在起調整飲食結構,定時定量飲食,定時起床和睡覺,每天適當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恒定規律的生活會讓生物鐘穩定,而運動會讓身體產生快樂因子——內啡肽,均有利于心情愉悅,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活力恢復和新陳代謝,有效疏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幫助提高夜眠質量。范長河提醒,要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要離睡眠太近,運動后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
如何緩解即將復工復學帶來的精神壓力,范長河提到,可以使用任務清單將所有當下的生活、學習、工作內容都有條不紊地管理起來,逐條完成,增加對自己的掌控感。
“建議靜下心來提前梳理解封后的學習工作安排,適宜從簡單、寬松的強度開始,合理使用效率工具,給自己一個緩沖調整的時間,循序漸進增加工作量。”范長河說。
關注自身和家人的需求
疫情尚未結束,除了在生活方式上提前進行調節做好準備外,范長河也為封閉管理區的居民開出了“心理處方”。當出現過度焦慮無法自控時,比如出現手足無措,產生手腳冰涼、心跳加快、肌肉緊張等各種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呼吸肌肉放松訓練”進行調節。
范長河介紹,“呼吸肌肉放松訓練”就是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舒服地坐著或平臥,調整呼吸讓自己大致平靜、放松。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深且緩慢地呼氣、吸氣,吸氣時使全身肌肉緊張、胸廓打開,保持5-7秒,隨后呼氣讓肌肉徹底放松,反復練習身體會慢慢放松下來。
“凡事皆有得失,隔離在家中的日子,何嘗不是清凈自身內心、陪伴家人的最好時光?”范長河建議,可以嘗試把一直對外的注意力收回來,關注自身和家人的需求,閱讀一本書、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跟家人一起做美食、談心等,并將每天發生的最讓你感到平靜或快樂的美好時光記錄下來。
如果情緒過于焦慮至無法放松或自我調整,范長河提醒,需盡快尋找專業的心理救援,可撥打省二醫心理精神科心理救援熱線89169826(8:00-18:00)或15918661583(18:00-8:00)進行心理咨詢,或者通過互聯網醫院的心理健康服務板塊尋求幫助。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