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表示,我們在討論這波疫情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是病死率。病死率是評價各個國家能否走出疫情的重要指標,是評價醫療資源是否充足的重要方面。只有在醫療資源非常充足的時候,才可以把病死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張文宏說,在不同的地區,即使是醫療資源比較相似的地區,病例死亡率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張文宏以本次上海疫情為例介紹說,截至目前(4月21日通報數據),上海本輪新冠感染者超過43萬人,死亡病例25人,其中75歲以上人群占比接近9成,重癥病例幾乎都沒有接種疫苗。
他指出,通過提高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等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同時為感染患者提供充足的醫療救治資源,才可以真正保證病死率維持在較低水平。整個亞太地區都應該進一步提高對疫苗的信任度,提高疫苗可及性和接種便利性。
張文宏說,在本輪奧密克戎疫情中,各國都發現,如果醫療資源是充足的、可以覆蓋到疫情中最為脆弱的群體,例如老年人和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群,那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讓這些高風險感染者活下來。與此同時,各國還需要提高脆弱群體本身的抵抗力,應該大力呼吁加強為這一人群的疫苗接種。“我們發現,凡是這一群體疫苗接種非常高的國家和地區,病死率就會大幅度下降,這是我們走出未來疫情重要且關鍵的科學手段。”張文宏表示。
張文宏說,“奧密克戎確實比較難對付,但只要堅持用科學方式認真對付它,就能夠遠離奧密克戎的恐懼”,希望建設一個更為科學的救治體系,努力將奧密克戎的危害降到最低。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