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發現了該病毒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的原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的新藥。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志》(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6日報道,為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為何具有高度傳染性,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將這種病毒的結構與此前曾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進行了對比,在新冠病毒蛋白中發現了一種由4種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特殊結構環,這種結構環不常見于其他人類冠狀病毒,它能讓病毒更牢固地附著在細胞表面,以便病毒更易侵入細胞。研究人員預測稱,這種結構環對基因的傳播能力或穩定性非常重要。
此外,研究作者指出,雖然SARS-CoV-2的結構與2003年發現的SARS-CoV-1相似,基因序列重合度高達86%,但SARS-CoV-2也具備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的特征。
據了解,SARS-CoV-1高度致命——致死率達10%,但傳播速度不算快,而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相對無害,卻具備高度傳染性。
科學家認為,正是這兩種病毒屬性的結合使SARS-CoV-2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并且更加危險。
研究結果顯示,除靈長類動物外,貓、鼬和貂也易感染新冠病毒,因為它們的細胞表面有接近人類的受體。不過至今無證據表明,貓感染的新冠病毒會感染給人。
據印度《論壇報》報道,貓也有自己的新冠病毒傳播鏈,對貓類冠狀病毒的研究可以為一般的SARS-CoV-2和冠狀病毒提供進一步的線索,科學家準備近日對此加以研究。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