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潛流》由廣東省作協(xié)殘聯(lián)分會會長王心鋼、韶關市作協(xié)主席榮笑雨和國家二級作家李迅共同創(chuàng)作,是第一部全面反映華南抗日戰(zhàn)場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史詩性作品,涉及的歷史事件主要有廣州淪陷、韶關成為戰(zhàn)時省會,兩次粵北會戰(zhàn),香港營救文化人、東縱建立和中共南委事件等,重點塑造了紅色省委書記張文彬烈士的光輝形象,人物有血有肉,豐滿可信。作品是基于革命現(xiàn)實主義之上的傳奇想象,富有情節(jié)性、故事性、傳奇性、可讀性。通過此書,讀者將真實了解到抗戰(zhàn)時廣東省委的烽火歷程,感受一代共產(chǎn)黨人為了民族解放的獻身精神。
今天,讓我們來品讀《潛流》第十九章:迎接勝利。
1
1942年底,形勢漸漸有所緩和。中共南方局指示廣東黨組織以林平、梁廣、連貫組成臨時省委,決定國統(tǒng)區(qū)各地恢復組織的活動。1943年1月,中共廣東臨時省委成立,以林平為書記,梁廣負責廣州、香港、澳門等淪陷區(qū)的城市工作,其他地區(qū)由連貫負責。同年2月25日,周恩來來電,同意成立廣東軍政委員會,林平為主任,梁鴻鈞、曾生、王作堯、楊康華、林鏗華等為委員。并要求臨委遷至南(海)番(禺)中(山)順(德)游擊區(qū),實行精兵簡政政策,嚴格保守秘密。
中共前北江特委書記黃松堅在接到省臨委“要由上而下層層恢復黨組織”的指示后,開始著手恢復粵北地區(qū)的黨組織活動。他先后派出原在粵北各地隱蔽的林名勛去英東,謝永寬去翁源,林華康去始興,李信去連縣,陳楓去氵琶從,徐沂去曲江,何俊才去清遠,陳中夫去南雄,成崇正、李福海去英西。
1944年10月,中共廣東省委報請中共中央批準,決定全面恢復全省黨組織的活動。隨后廣東省臨委與潮梅地區(qū)、南路地區(qū)和瓊崖地區(qū)的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廣東黨組織陸續(xù)恢復和健全各級領導機構(gòu),廣東黨組織又獲得了一次新的發(fā)展。
然而,危機仍四伏,國民黨特務們并沒有放松對中共地下黨的搜捕。
中共后北江特委書記李守純是一個老資格的革命者。他原名宋耀宏,1908年出生于廣東花縣獅嶺黎村,父親宋德良和母親湯興桂均在家務農(nóng),勉強維持一家生計。宋耀宏十四歲時,因同村惡霸宋威懷揚言要將他拐賣,在家鄉(xiāng)無法安身,父親只好通過鄉(xiāng)親宋繼容介紹讓他到沙面一間洋行里當童工。
1924年7月,為抗議英帝國主義頒布侮辱中國人民的苛例《新警律》,中共領導沙面工人舉行罷工,并取得勝利。這對已經(jīng)加入洋務工會的宋耀宏來說,這是最難忘的一堂啟蒙教育課。火熱的斗爭促使他在政治上迅速地成熟了。他積極投入1925年6月發(fā)生的省港大罷工,熱情參加勞動童子團的工作,并在這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次年,擔任中共廣東區(qū)委機要交通員,改名李守純。
1936年9月,中共北方局派薛尚實到廣東恢復和發(fā)展黨組織。薛尚實首先和一直堅持地下斗爭的陳勉恕、李守純?nèi)〉寐?lián)系,恢復了黨在廣東西江一帶的組織活動。同年秋,李守純受命赴廣西,恢復了中共廣西黨組織與中央的聯(lián)系。1938年11月,中共西江特委成立,李守純被任命為特委書記。
張文彬非常賞識李守純的才干,1940年5月,將他調(diào)回設在南雄瑤坑村的廣東省委機關任政治交通員。李守純經(jīng)常奔走于西江、粵中、南路一帶,及時向省委提供各地情況。同年7月,省委決定將北江特委分為前、后特委,他被調(diào)中共后北特委,負責組織工作,并直接領導韶州師范黨支部。1941年秋,他任中共后北特委書記。
1942年5月,中共粵北省委機關遭到破壞,形勢險惡,李守純?nèi)詧猿侄窢?,克服重重困難,直接領導印刷合作社的組建工作。1944年初,他與韶州師范學校的黨組織一起組織黨員及進步學生,以國民黨“挺二”戰(zhàn)時工作隊的名義到英德、翁源、佛岡一帶開展宣傳活動,為迎接東縱北上作準備。
同年6月18日,他在韶關市東河壩住處約見兩位地下黨員,向他們傳達省臨委關于開展武裝斗爭的指示精神。他的愛人陳志良在屋外擔任警戒。不料,叛徒呂有(原印刷廠共產(chǎn)黨員)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活動,向特務告密。
第二天,李守純夫婦即在住所被捕,關進了“基廬”。隨即,整個韶關合作社系統(tǒng)的黨組織遭到大破壞,鄧重行、李驥、唐明、楊文晃、梁英、朱湛等各分社領導共l0多人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在“基廬”,敵人對李守純施以竹筷夾手、坐老虎凳、吊飛機、木樁撞擊胸部等酷刑,但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還利用空襲警報之機,勉勵戰(zhàn)友堅持斗爭。
李守純被捕后,引起了北江各級黨組織的高度警惕。黃松堅根據(jù)整個北江變化的情況,向中共廣東臨時省委報告,建議將前后兩個北江特委合并為北江特委,統(tǒng)一領導全北江的工作,形成更加強大的黨組織,以推動北江抗日武裝斗爭的發(fā)展。省臨委同意黃松堅的建議,并任命黃松堅為北江特委書記。
北江特委決定成立以謝永寬為書記,陳楓、吳震乾為委員的中共路東工委,負責曲江、南雄、始興、仁化、翁源、英德、佛岡、氵琶從等地(即鐵路以東地區(qū))工作。黃松堅仍然駐英西氵含氵光,負責整個北江地區(qū)的工作。
2
1945年初,是余漢謀最為難受的日子。
在經(jīng)歷兩次粵北會戰(zhàn)后,駐廣州的日軍“老實”了許多,讓韶關有了兩年多相對平靜的日子。整個七戰(zhàn)區(qū)像條沙灘上的死魚,不死不活地與日軍對峙。偶爾拉拉小鋸,余漢謀也嚷得滿天下都知道。比如日軍進軍東南亞,收縮兵力放棄一些地區(qū),他跟在屁股后面撿回博羅、惠陽、清遠,便號稱大捷。
1944年1月13日,日大本營眼看太平洋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制定了一個挽救帝國命運的行動方案,叫“一號作戰(zhàn)計劃”。日軍為打通粵漢線,在湖南發(fā)動了長衡會戰(zhàn),不到半年就攻下了長沙、衡陽,“百戰(zhàn)將軍”薛岳不得不率部敗走湘南。
9月,日軍在南岳設立了第六方面軍戰(zhàn)斗指揮所,指揮駐衡陽的第二十軍、駐廣西的第十一軍、駐華南的第二十三軍。11月21日,日第六方面軍向第二十、二十三軍下達了作戰(zhàn)準備命令,命令各部分向湘南、粵北集中。1945年1月,日軍各部集中完畢,欲采取分進合擊的方法,夾攻韶關,打通粵漢線。
當時,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駐韶關市區(qū),第十二集團軍總部韶關東郊的大塘墟,韶關地區(qū)的防備部隊只有六十三軍(軍長黃國梁,轄第一五四、第一六〇、第一八七三個師)、六十五軍(軍長張瑞貴,轄第一五二、第一五三、第一八三三個師)。由清遠以東的氵琵口,經(jīng)百步梯、湯墟、良口、牛背脊至龍門之線占領防御地帶,阻擊日軍北上。另在韶關成立警備司令部,指揮地方部隊,負責韶關的警備。
余漢謀立刻命所部進入戰(zhàn)斗準備狀態(tài),并命令第六十三軍副軍長李振指揮張光瓊的一八七師負責韶關市區(qū)的防守任務。
但余漢謀對敵情判斷錯誤,認為日軍只是要打通粵漢鐵路線南段清遠至廣州的交通線,而日軍由衡陽沿粵漢鐵路線南下進攻韶關可能性較大,因而作了錯誤的兵力部署。把原配備在韶關以南地區(qū)的六十五軍全部調(diào)駐韶關以北坪石,樂昌一帶布防,準備頂住沿粵漢鐵路線南下攻擊韶關的敵人。清遠、英德只駐有莫雄的幾千雜牌部隊,另英德大坑口有兵站掩護部隊一個團。
當進攻韶關的日軍先頭部隊到達清遠城附近的時候,國民黨守軍聽到敵人炮車聲響,居然誤認為是農(nóng)民牛車聲,看到敵人便衣隊運動前進,又誤認為是農(nóng)民,既不派兵搜索敵情,又不對敵情認真分折,一錯再錯,以致敵人長軀直入。
大敵當前,國軍第六十三軍、六十五軍主力卻向和平、連南和全南方向轉(zhuǎn)移。余漢謀率司令部轉(zhuǎn)移到江西龍南。日軍順利占領英德、翁源。
日軍在前兩次粵北會戰(zhàn)中吃過廣東軍的虧,知道單純從廣州向北攻,賺不到什么便宜,這次他們用了一個讓余漢謀意想不到的奇招。日軍第四十師團從各聯(lián)隊中抽出精銳各以1個大隊為基干,編成甲、乙、丙、丁四支挺進隊。這四支挺進隊采取特種戰(zhàn)法,每隊600余人,專門訓練爬山和懸崖峭壁間突擊偷襲,其任務是專門偷襲廣東軍指揮部,破壞后方交通、通訊,變后方為前方,使廣東軍陷于自相混亂之境。
日軍四支挺進隊于1945年1月初秘密從湖南道縣出發(fā)。他們穿著當?shù)剞r(nóng)民的服飾,取偏山僻徑,分別直趨偷襲粵漢線自白石渡至樂昌間的橋梁隧道密布的鐵路要地。薛岳和余漢謀都沒防到日軍在第九、第七戰(zhàn)區(qū)之間的薄弱地帶采取“偷襲”這一陰招。
日軍從兩戰(zhàn)區(qū)中間橫切一刀,真的是防不勝防。這些日軍簡直是目中無人,在夜晚,每人竟然持一把火把,在山道上蜿蜒而行,明火行軍。1月17日,一小股日軍竄至新巖下橋的祿面塘時,被中國軍隊一個團截擊,退入一個千多米縱深的大山洞,企圖固守待援,中國軍隊士兵采取火攻,把200多名侵略者活活燒死在山洞中。
1月18日,駐道縣日軍第四十師團主力直接挺進到坪石,在坪石停留了兩天之后,準備南下配合攻占韶關作戰(zhàn)。而在南面,日第一〇四師團出發(fā)北上,配合四十師團進攻韶關,形成南北夾攻態(tài)勢。李振指揮韶關守軍嚴陣以待。
1月20日,日軍在空軍配合下,向韶關東北兩面發(fā)起進攻。北面黃岡山,韶關守軍憑借堅固的工事,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東面蓮花山陣地,韶關守軍抵抗數(shù)日后主動撤退。
1月24日凌晨3時,日圓支隊主力到達韶關南面四公里的蓮花山腳。上午10時左右,日軍與守軍在韶關火車站內(nèi)展開激戰(zhàn)。日軍搶先把太陽旗掛到月臺的旗竿上。守軍雖然數(shù)次登上旗竿,企圖扯下太陽旗,均遭失敗。中午時分,韶關火車站首先失守。當晚半夜,韶關守軍攔腰炸斷了曲江大橋。日軍隨即利用渡船完成渡河的進襲,打入市區(qū)。至此,韶關市區(qū)的東、南、西三面都受到日軍的攻擊、包圍。
1月25日黃昏,韶關守軍向市街北部帽子峰靠攏。
帽子峰頂?shù)沫h(huán)形開放式碉堡和對面山頭的定韶堡、鐵路橋邊的拱北堡同時失守,環(huán)形開放碉堡是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部的戰(zhàn)時指揮堡,定韶堡是由李漢魂題字、可駐扎一個連兵力、可火力覆蓋鐵路橋和湞江對岸的大型碉堡,拱北堡是扼守粵漢鐵路的要塞。韶關守軍準備作最后的抵抗。
此時,余漢謀在接到韶關市區(qū)已受包圍的消息,黯然下達了撤退的命令。1月26日半夜,一顆綠色信號彈從帽子峰上向高高的夜空升起。不久,市區(qū)北部騷動起來,韶關守軍開始向仁化方向撤退。
1月27日,日軍“官兵長年夢寐以求的韶關,在付出大量戰(zhàn)友的犧牲后占領”(日軍戰(zhàn)史語)。至此,韶關淪陷。日軍打通了粵漢鐵路南段的交通。
韶關市區(qū)極少下雪,淪陷時適值連天降暴雪,路上積雪尺余,士兵們?nèi)鄙儆环?,患病凍傷者很多,無法作戰(zhàn)。日軍進攻韶關期間,市區(qū)百姓早已扶老攜幼,能疏散的都疏散到就近市區(qū)各縣及城鄉(xiāng)躲避去了。市面一片蕭條,商店停業(yè),居民天天關門閉戶,晚間狗吠聲不絕于耳,壞人也乘機打、砸、搶,社會秩序已瀕于無政府狀態(tài),真是滿城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日軍將憲兵司令部就設在中山路、民生路轉(zhuǎn)角處(原建筑尚存)。
荒唐的是,余漢謀撤退時,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竟然不知道其撤往何方,只好帶著省政府慌忙撤退。省政府民、財、教、建等廳長及省政府秘書長等,匆匆乘車逃往梅縣地區(qū)的平遠大柘。留下的省政府工作人員及家屬人等約1000人,由于找不到車輛,只好徒步向乳源、連縣逃命。這樣,李漢魂的省政府陷于癱瘓狀態(tài)達三四個月之久,連省政府的大印亦留在三四百公里外的連縣的辦事人員手中。
3
危難之中,不乏中流砥柱。
在韶關市南郊二公里鶴沖鄉(xiāng)南面公路旁山坡上,有一所學校叫“廣東省立仲元中學”。該校始創(chuàng)于1934年春,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著名主革命家鄧仲元先生而命名的一所紀念中學,校址設在廣州文德路廣雅書局內(nèi)(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1939年廣州淪陷后,校遷往韶關曲江鶴沖崗。
日軍進攻韶關時,苦于交通癱瘓,南遷困難,早已散學疏散了。師生們走的走,逃的逃,校園內(nèi)幾乎鴉雀無聲,只有校長梁鏡堯一家和大約50名左右的外地師生留校與“仲元”同生死、共命運。
1月24日早上五時許,寒風凜冽,突然校園外槍聲大作,梁鏡堯被槍聲驚醒,知道情況不妙,立即穿起衣服,喚醒住校的師生,準備應變。隨即有人叫喊:“不好了!墳場鐵路附近來了幾十個‘蘿卜頭’(即日軍),在向百姓開槍?!?/p>
梁鏡堯和高三級學生張永濤、梁加林匆忙趕到學生宿舍大聲叫喊:“日軍已到,我們不打他,他就要打死我們,大家準備戰(zhàn)斗!”
梁鏡堯還是一名中校職業(yè)軍官,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他率領留校的30余名受過軍訓的高中學生,一口氣沖到離學生宿舍約40米遠的“軍訓、童子軍大隊部”里。房中并列幾排木架,上面整齊地放著比利時造七九步槍70支、子彈50箱。一挺捷克斯洛伐克造的手提輕機槍,另外還有中國石井制造的木柄手榴彈兩箱(100枚)。
粱鏡堯右手提起輕機槍,左手抓起兩梭子彈,不顧一切地率先走在前面,并一面命令同學們繼續(xù)搬子彈出來。緊接著,張永濤、梁加林等十余個師生也手持步槍、手榴彈跟著梁校長彎腰、箭步?jīng)_到籃球場,恰好和數(shù)名日敵相遇。
梁鏡堯立即臥倒、瞄準(雙方距離不到50米),手中捷克輕機“嘞”“嘞”作響,火花四射,當即把兩名日軍送上西天。
持槍的同學們亦各自走到大樟樹下,憑借一棵直徑只有一米的大樟樹作掩護,找尋目標打擊日軍。剎時間,整個仲元中學、湘軍墳場和鐵路一帶,機槍聲、手榴彈聲混為一團。張永濤個子高,力氣大,平時打靶成績很好。只見他打起槍落,兩名日軍應聲倒下。
日軍沒想到在這市郊外竟然遇到有組織的抵抗,以為碰到正規(guī)軍,不斷請求增援。很快,附近的日軍聚集而來,打著“膏藥旗”從鐵路廣韶公路兩路夾攻“仲元”。
梁鏡堯掃倒一片日軍后,躲到球場側(cè)一棵小松樹后換子彈夾,不料,幾名日軍迂回到校務處后,射出數(shù)發(fā)子彈,一發(fā)正中梁鏡堯的后腦勺,他當即犧牲。
“爸爸——”梁鏡堯的長子梁鐵見父親中彈,怒火中燒,端起七九步槍,不顧一切地站起來,向偷襲的日軍亂射,當即擊斃三名鬼子兵。但梁鐵也因身體暴露,身中數(shù)彈,英勇犧牲。
由于敵我懸殊,寡不敵眾,戰(zhàn)斗持續(xù)了近30分鐘,梁鏡堯、梁鐵父子,及張永濤、梁加林等近30名師生相繼犧牲。日軍也被打死24名,尸橫鐵路及校園四周。
最后,瘋狂的日軍為報復,將仲元中學洗劫一空,并將校舍燒毀。所幸老弱病殘少的師生、員工和家屬則在戰(zhàn)斗打響之時,已從校部南面向長樂村方向撤退及疏散。
當時,疏散到樂昌北部的嶺南大學教授冼玉清聽到友人梁鏡堯死難的噩耗,十分哀痛,作《挽仲元中學校長梁鏡堯烈士》三首。其一云:“赤手撐持無斧柯,頭顱如許奈伊何。干城竟屬書生事,哭爾寧如哭國多!”其三結(jié)語云:“感逝傷時天欲問,《國殤》才讀已吞聲?!?/p>
早在日軍進攻韶關前,余漢謀已將他的戰(zhàn)區(qū)司令部撤往南雄。在這撤退的大軍中,也有被關押的共產(chǎn)黨人的身影。
一路上,李守純一有機會就給同志們講形勢,指出不管情況多么險惡,敵人如何兇殘,革命總是向前發(fā)展的,勝利終將屬于我們。他還樂觀地說,將來自己有機會出去,一定要加倍努力地為黨工作,直到革命的最后勝利。他的話大大地鼓舞了同行的戰(zhàn)友。
李守純帶著滿身的傷殘,經(jīng)過三天的長途跋涉,艱難地到了南雄。
在那里,他染上了惡性痢疾。國民黨特務又不給他治療,病情日趨惡化,雖經(jīng)同志們湊錢到監(jiān)外請醫(yī)生救治,但終因病情嚴重,無法挽救,在6月的一個晚上,犧牲于獄中。
當時獄中的同志站在烈士遺體前,默哀致敬,個個泣不成聲。難友鄧重行還朗誦了魯迅先生《為了忘卻的記念》文中的一首小詩,為他送葬。難友們將烈士遺體放進他們共同集資買來的一副薄棺中,由鄧乃炯護送出去,安葬于南雄縣境的小山上。
李守純是“南委事件”后被捕、犧牲的粵北地下黨的重要領導人。
李守純的妻子陳志良是韶關師范地下黨支委員,他倆同時被捕。守純犧牲后,因敵人查不到陳志良的證據(jù),由韶州師范校長保釋。陳志良出獄后去英德尋找黨組織,恢復了組織關系,黨派她往西北支隊負責電臺工作。1945年,在瑤山戰(zhàn)斗突圍時被捕,不久,英勇就義。
烈士犧牲了,革命的烈火卻越燒越旺。
日寇打通粵漢線后,粵北地區(qū)淪為敵后,中共北江特委及時建立幾支抗日武裝部隊,配合東江縱隊北上粵北的“北江支隊”和“西北支隊”,對敵展開了戰(zhàn)爭。這一時期,北江黨組織又獲得大的發(fā)展,各級組織遍布北江城鄉(xiāng)各地,黨員人數(shù)從原來的200多人發(fā)展到日本投降時達1500多人。
為抗擊日寇,中共各地黨組織動員了大批黨員和進步青年參加各地游擊隊和東江縱隊。潮汕游擊隊從幾十人的隊伍迅速發(fā)展為一千多人的韓江縱隊。閩西南和粵東地區(qū),在中共閩粵邊委的領導下,于1943年7月建立經(jīng)濟武裝工作隊,后來成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建立的湘粵贛邊縱隊的前身。
張文彬生前最為關心的華南抗日武裝力量在戰(zhàn)斗中成長。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擴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到1945年3月,東江縱隊已迅速發(fā)展為11000余人。一直在海南堅持戰(zhàn)斗的由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發(fā)展到7700余人。珠江縱隊也發(fā)展到2700余人。廣東全省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燃起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牽制著大約8萬日軍。
為此,中共中央軍委在對華南根據(jù)地工作指示中肯定說:“你們?nèi)w指戰(zhàn)員在華南淪陷區(qū)組織和發(fā)展了敵后抗戰(zhàn)的人民軍隊和民主政權(quán),至今天已成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使我黨在華南政治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為敵后三大戰(zhàn)場之一?!?/p>
1945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fā)來關于華南工作方針的指示,決定將省臨委和軍政委合并,改為區(qū)黨委,實行領導一元化,領導廣東包括南路一切黨政軍民工作,并暫時兼管閩粵贛黨的工作。7月6日至22日,中共廣東臨委在羅浮山召開干部擴大會議,傳達和學習中共中央七大決議,正式成立中共廣東區(qū)委,林平任書記。同時,成立與健全各地委的領導機構(gòu),主力向粵北挺進,建立戰(zhàn)略根據(jù)地。
林平,即尹林平,原名尹先嵩,江西興國縣人。1908年生,1930年參加工農(nóng)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2月任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書記,領導東江各縣的黨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南委事件后,他1943年1月任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書記,兼任東江縱隊政治委員,擔當起領導廣東省委的重任。毛澤東曾于1945年2月12日在關于廣東問題的電報批示中稱林平“此人似很有辦法”。
為迎接由王震、王首道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建立湘粵贛桂邊根據(jù)地,中共廣東區(qū)委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林鏘云、王作堯、楊康華率第5支隊等部共1500余人,從博羅橫河出發(fā),經(jīng)龍門、新豐進入英德、翁源,挺進粵北,在粵北山區(qū)獨立作戰(zhàn),堅持斗爭,揭開新的一頁。
4
“南委事件”后,中共各級黨組織通過各種途徑,積極營救被捕的同志。
1944年6月4日,國共重慶談判的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據(jù)中共釋放政治犯的一貫主張,向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治中等面交“交于解決目前若干急切問題的意見”一份,其中乙項“關于兩黨懸案者”的第八條鄭重提出:
請政府飭令黨政機關釋放各地被捕人員,例如皖南事變時被俘的葉挺等,廣東的廖承志、張文彬等……此等人員,均系愛國人員志士。請予恢復自由,以利抗日。
6月20日,周恩來、董必武還專門致函國民黨行政院長孫科,請其設法營救廖承志。
贛南戰(zhàn)事吃緊。宋慶齡、何香凝為身在獄中的廖承志擔憂,不斷向蔣介石提出釋放要求。何香凝再三質(zhì)問蔣介石:“廖先生僅此一條根,我去年到江西想看看承志,結(jié)果都未讓我見到。你們究竟把他弄到哪去了?”
迫于輿論和安全的壓力,蔣介石決定將廖承志由江西解往重慶,并特電令曹浩森轉(zhuǎn)令江西軍統(tǒng)站站長鄧樹勛,負責押解廖承志到重慶。中統(tǒng)特別派遣專人但功元一同前往。他們幾經(jīng)周折,才由贛州乘撤退飛機抵達重慶,先后將廖承志囚禁于渣滓洞、“白公館”和“黃家院子”。
1945年夏天,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大會上,周恩來向中共中央?yún)R報了廖承志的情況。與會代表聽了廖承志在獄中英勇斗爭的事跡后,都十分欽佩他的堅定立場和革命氣節(jié)。于是。仍身在獄中的廖承志以最高票數(shù)當選為3名中央候補委員的第一名。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喜訊傳到重慶歌樂山頭,廖承志雖然一度熱烈歡呼,但是仍然處于國民黨的監(jiān)獄之中,空有一番報國壯志卻插翅難飛,直到1945年冬依然如故。在一個下雨的深夜,廖承志大聲朗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深為毛澤東那巨大的氣魄和必勝信心所鼓舞,寫出《沁園春·雨夜》抒發(fā)自己的愉悅心情:
風嘯松林,午夜囚窗,冷雨斜飄。聽嘉陵江下,驚濤拍岸;北天極目,洪浪滔滔。岳撼幽燕,飚狂魯齊;助我豪情萬丈高。千雀躍,慶山人無恙,倍昔妖嬈。
橫磨寶劍添新,教跋扈桓溫為折腰。夢千軍斜出,直趨蜀道;金陵吟唱,大顯風騷??斓稊嗦?,摧枯拉朽,壯麗金堂著后雕,天將曉,任深埋黃土,笑仰明朝!
隨著全國人民要求釋放政治犯的呼聲日益高漲,隨著宋慶齡、何香凝和國民黨高級官員要求釋放廖承志的壓力日益增加,蔣介石為準備國共和談,派張治中給何香凝送去法幣10萬元,作為赴重慶的路費。
何香凝斬釘截鐵對張治中說:“去重慶路途遙遠,崎嶇難行,這10萬元錢請你帶回去,告訴委員長,何香凝不要別的,只要兒子!”
蔣介石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只得親自出馬接見廖承志,企圖在與毛澤東進行重慶談判之前勸降為其所用。
廖承志穿著軍統(tǒng)特務給他定做的一套嶄新的中山裝剛剛走進客廳,就聽蔣介石煞有介事熱切地帶著濃重的奉化腔叫著:“承志賢侄在哪里?承志賢侄在哪里?"
蔣介石以為廖承志會像他的所有部下一樣恭恭敬敬地敬禮,而廖承志卻在客廳一角座位上微微欠身,用自制竹根煙斗在桌角敲了兩下,算是回應。
蔣介石心里不痛快,卻滿面含笑主動開口:“承志啊,好久不見了,令堂大人呢,她好嗎?”
廖承志軟里帶硬回答:“感謝世伯讓我隱居了四年,音訊全無.我媽媽的情況,世伯一定比我更清楚!”
蔣介石忙換了話題:“承志,我與令尊是同志,你的名字就有繼承令尊大志的含義的吧?你我也應該還是同志才對嘛?!?/p>
廖承志鼻子“噴”了一下,微笑著說:“同志也有互相背叛的,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成為同志的。”
蔣介石厲聲訓斥道:“那么,我們是誰背叛了自己的同志,你現(xiàn)在在幫助我們的……對手,你這樣做,對得起令尊嗎?”
廖承志理平和地回答:“如果有人背叛了正義和信仰,那他是不是就已經(jīng)背叛了同志了?那些同殺害我父親的人稱兄道弟的人,對得起我父親嗎?”
蔣介石被搶白得有點不自在。“承志,你還小,主義這種事情太復雜,復雜得很哪,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東西,我們也少談主義,多解決問題,冤家易解不易結(jié)呀。”
“世伯說得對,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你把那些所謂的政治犯放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包括我?!笨词Y介石臉色有點不對,為不把關系搞得太僵,廖承志裝滿煙斗點著美美地抽上一口,故意伸手讓蔣介石:“世伯,煙能順氣,你來一口!”
蔣介石哭笑不得,擺擺手說:“承志,你讓我尷尬了,我是沒答應放你,但也沒想到中統(tǒng)會對你這樣,我很不高興,我是很惱火的,很多事情他們是背著我做的,我已經(jīng)委托文白(張治中)向令堂做了個說明,你把它理解成道歉都可以,我這么做也只是想把你留在我身邊,說吧,你想干點什么?立委會、行政院、科學院,啊,你挑?!?/p>
廖承志把煙斗一敲:“我什么都能做,就是打內(nèi)戰(zhàn)很外行?!?/p>
廖承志的輕慢讓蔣介石生氣了?!熬退隳隳贻p氣盛也要知道天高地厚,話要想好了再說?!闭f完拂袖而去。
1946年1月22日,廖承志剛吃過早飯,一個軍統(tǒng)特務突然通知廖承志收拾東西,廖承志以為蔣介石惱羞成怒要槍斃他,就做好從容就義的準備,上了吉普車。車子一直開到一座大樓前。廖承志抬頭一看,門口掛著“中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牌子,只見面容清癯、身穿長皮袍的邵力子迎上前來說:“承志,你今天自由了,可以回去了!”
廖承志以為邵力子是蔣介石請來的勸降者,不予理會,邵力子見狀,急忙給周公館打電話。不一會兒就聽到熟悉的咳嗽聲,廖承志立即分辨出周恩來的聲音,頓時渾身血液都沸騰起來了,激動得說不出半句話來。周恩來激動地說:“小廖,我馬上過來接你。”
不一會兒,周恩來就出現(xiàn)在門口。他上前與廖承志緊緊擁抱:“小廖,你自由了,跟我回家吧!”
廖承志跟隨周恩來乘坐一輛黑色轎車來到中共代表團的駐地。他走下轎車看到鄧穎超站在臺階上,鼻子馬上酸了。
鄧穎超紅著眼睛走上來,像親姐姐一樣擁抱廖承志,親切地說:“小廖,你吃苦了。來,穿上這件衣服,你母親特地交代,出來就穿上?!?/p>
廖承志出獄后的第一張照片,就是穿著這件衣服手握自制的竹煙斗跟鄧穎超的合影。
鄧穎超告訴廖承志,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1946年1月10日開幕后,中共代表團據(jù)理力爭,要求立即釋放葉挺、廖承志,宋慶齡、何香凝也不斷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迫使蔣介石不得不以交換國民黨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馬法五等人為條件,下令釋放葉挺和廖承志,廖承志是抗戰(zhàn)勝利后政治犯獲得自由第一人,隨后是葉挺。
同年3月4日,經(jīng)中共中央多方努力,葉挺始獲自由,他出獄后第二天即電告中共中央,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我已于昨晚出獄。我決心實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你們的領導之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貢獻我的一切。我請求中央審查我的歷史是否合格,并請答復?!?月7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電告葉挺批準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以“親愛的葉挺同志”相稱……
廖承志由衷地感受到組織和親人的溫暖和關懷,他不顧四年坐牢諸病纏身,誠懇地對周恩來說:“我已失去四年時間,必須用加倍的工作來補償!”
周恩來了解這位小弟弟的心情,同意他邊工作邊治療疾病,鄧穎超關心地問道:“小廖,給你媽媽寫信了沒有?”
“還沒有,報紙上有我出獄的消息,我想她們會知道的?!睂⒔哪甑蔫F窗生活,把廖承志磨練得更堅強更成熟了,他緊緊握住周恩來的雙手,要求參加中共代表團的工作。
廖承志很快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3月21日,廖承志作為中共代表,飛往廣州,在這里他見到了軍周部第八執(zhí)行小組中共代表方方、東江縱軍司令員曾生、政委林平。他們再度合作,與國民黨廣州行營主任張發(fā)奎等談判東江縱隊改編北撤問題。
經(jīng)過激烈斗爭,廖承志等人勝利完成任務,東江縱隊主力2583人安全北撤山東。
珠江河畔,戰(zhàn)友見面,異常興奮與激動。廖承志、方方和林平三人,緊緊擁抱著。他們共同回憶在抗戰(zhàn)時的艱苦的戰(zhàn)斗歷程,深情懷念在中共南委事件中英勇獻身的張文彬等革命烈士。面對滔滔江水,他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抗戰(zhàn)時廣泛流行在粵北地區(qū)的一首由兩位年輕的地下黨員盧燦和馬魯所譜寫的歌曲《紅色馬》,以寄托對烈士的哀思:
矯健的姑娘
誰給你披上這件紅衣裳
壯麗又漂亮
為了搭襯紅衣裳
我愿贈你一匹紅色馬
讓你飛翔
飛翔在自由無限的原野上
像碧空的一顆紅星蕩漾。
正是南國最美的三月。南嶺大地,郁郁蔥蔥,一株株英雄樹含苞怒放,像遠天燃燒著的火紅火紅的朝霞……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liá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