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看來,李敏有著多重身份:運動員、志愿者、“明星”,還有母親。李敏說,她最喜歡倪萍在《朗誦者》中的一句話——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作為一個肢體殘疾人,李敏靠著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殘聯幫扶,演繹出了別樣精彩的人生。
運動員李敏:
走起來!跳起來!
許多人的18歲,人生第一場競爭是高考。但李敏的18歲,需要面對并與之競爭的,是癌癥。
那是1997年,剛滿18歲的李敏被當地醫院診斷為骨癌。為了治病,母親帶著她輾轉伊春、哈爾濱、北京等地求醫問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最終確診她罹患骨巨細胞瘤。在保命和截肢中間,她選擇了截肢。整個患病以及治療期間,這個堅強直率的東北女孩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失去了腿,錯過了高考,李敏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但在黑暗之中,李敏認識了黑龍江省殘聯的同志,他鼓勵李敏到省殘疾人運動隊看看。李敏說,當她第一次看到原來有那么多和她一樣身患殘疾,卻身殘志堅的同伴,被深深震撼和感動了。“是他們給了我力量,讓我沒有自暴自棄,沒有自憐自艾。也是他們激勵了我,讓我不僅要站起來,走起來,跑起來,還要跳起來!”李敏說。
最終,李敏如愿加入到黑龍江省殘疾人運動隊,從事跳高。經過日復一日,超乎旁人想象的艱難訓練,李敏咬緊牙關,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性格,最終在運動隊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還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
母親李敏:
為女兒變得更勇敢
2003年,李敏和丈夫因工作調動,從黑龍江伊春來到廣東珠海。婚姻生活讓她的重心發生了轉變,把注意力從體育事業轉向了家庭。但生活卻又在此時給李敏開了個玩笑。這一次,她的婚姻觸了礁。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李敏決定離婚帶著女兒,開始新的生活。
2008年,28歲的李敏再一次站起來,從事新的體育事業——射箭。生活的種種磨練沒有銼平李敏身上的意志,反而讓她變得越發堅強。在身體條件不好、年紀已大等情況下,她依然在射箭運動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發展事業的同時,李敏一個人用心地養育自己的女兒,把全身心的愛都澆灌到女兒身上。珠海各界在知道她的情況后,紛紛提供了各種關愛和幫助,解決了李敏這個單親媽媽的后顧之憂。
“明星”李敏:
由體育向文藝
的華麗轉身
當李敏回首從體育向文藝的成功轉身,她說是珠海市殘聯給予了她不少的幫助。李敏回顧第一次參加詩歌朗誦比賽,當時第二名的好成績給了她不少信心。第一次排練小品,市殘聯請來專業的老師為她和同伴進行指導。小品《紅雨傘》一炮而紅,她成為珠海殘疾人中的“明星”。
在外界看來,李敏已經夠優秀了。她自己卻說,還不夠。2014年,她加入“五色土”藝術團,借助珠海殘聯的平臺,她發揮自身特長,重新定位和規劃人生,從一個自助者轉向互助者。她說,她想將內心所有的美好都呈獻給珠海這座城市,還有那些身受不幸的珠海人。
現在的她,一方面參加各種慰問演出,去幫助和她一樣不幸致殘的朋友,直面現實,從心理和生理上,重建新的生活和人生的價值。另一方面,她參與到珠海殘疾人事業的日常工作中。
現在的她在香洲區殘聯工作,解決殘疾人朋友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成為殘疾人朋友與殘聯之間的溝通紐帶。李敏說,她會把幫助殘疾人當做自己的終身事業,用自己的堅韌與善良點燃生命的燭光,堅持不懈地照耀著別人,并把他們推向生命的輝煌。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