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身殘者不再獨行,讓志堅者改變命運,我們永遠是你的支撐……”5月15日,第二十六次全國助殘日當天,全國各界愛心人士紛紛行動起來,讓更多的殘疾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各地殘疾人組織用制度保障為孤殘兒童等特殊群體營造溫馨港灣。
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關愛孤殘兒童,讓愛灑滿人間”。各地殘疾人組織呼吁全社會給予孤殘兒童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早日融入社會。
政策扶持:照亮助殘之路
孤殘兒童是困難群體,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格外關心。在工信部的協調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15日向全國手機用戶發送了全國助殘日公益短信。
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開展主題為“體育促進健康,運動帶來改變”的體育助殘活動。通過與志愿者“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心智障礙兒童及孤殘兒童體驗了拔河、籃球、小高爾夫等多項融合體育健身項目,讓殘疾人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喜悅。
中國殘聯發言人介紹說,在不少地方,全國助殘日正發展為助殘周、助殘月,助殘計劃正常態化、機制化。
春風拂面的5月,因全國助殘日變得格外暖心,更因社會各界助殘公益人士的愛心善舉變得格外溫潤。
專項補助:幫助孤殘兒童回歸社會
2011—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補助資金,實施了“七彩夢行動計劃”,這是一個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的救助項目。相當一部分城鄉低保家庭的貧困殘疾兒童受到這一項目的資助。
民政部2004年5月啟動“明天計劃”,用福利彩票募集的資金為具有手術適應癥的殘疾孤兒實施手術矯治和康復。截至2014年,6萬多名殘疾孤兒通過“明天計劃”得到了手術矯治,2萬多名殘疾孤兒得到了康復訓練。累計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0.3億元,共確定305家手術定點醫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經費保障渠道和手術康復救治網絡體系。
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實施,孤殘兒童在醫療、康復、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得以解決。
愛心參與:讓孤殘兒童擁有溫馨港灣
在南京市兒童福利院的愛佑新生養護中心,有幾十位特殊的護理員,他們是由民間愛心組織聘請來的專業醫護人員,來照顧0-14歲的新收有疾病的兒童和術后需要護理的孩子。副院長周健告訴記者,引入這些社會組織,在某些環節更加精細化。
山東膠州市里岔鎮東張應村有500多戶人家,13年來先后有399名因殘疾而遭父母遺棄的孩子被送到村里寄養。
記者了解到,對于每個申請寄養的家庭,福利院都會進行評估,村委會也會協助“把關”。只有那些自家孩子年齡在8歲以上、房子寬敞、男女主人善良勤快、身體健康的家庭才有資格撫養孤兒。
特殊設施:讓殘疾人一樣享受便捷生活
生活在北京的盲人約有10萬人。為了讓盲人朋友和明眼人一樣享受便捷的日常生活,北京市于2014年啟動《北京盲人生活地圖》項目。
如今,《北京盲人生活地圖》已發展了260家公共服務機構,涉及與盲人生活相關的17個領域。生活在勁松社區盲人觀察員秦鳴德聯系了社區里的超市、銀行、社區醫院,讓周圍的盲人朋友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日常生活服務。
公益創新:讓他們一樣實現“微夢想”
由廣東省殘疾人新聞宣傳促進會發起的“微夢想”公益助殘活動,自2014年5月起累計已為703位殘疾人完成“微心愿”。
據廣東省殘疾人新聞宣傳促進會負責人黃仲杰介紹,“微夢想”公益助殘活動已在全省范圍內征集到5000余份“微心愿”。
“我們爭取將‘微夢想’活動常態化,發動更多社會愛心企業及人士關心、幫助殘疾人。”黃仲杰說。
推廣“類家庭”;讓他們有個家
殘疾人生命的質量,反映著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
“我們希望盡我們所能給這些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李成紅告訴記者,2009年她和丈夫在電視里看到福利院的愛心家園的招募信息,便參加了這一活動。
李成紅口中的愛心家園是重慶市兒童福利院為孤殘兒童打造的“類家庭”的養育模式。與上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的家庭寄養模式不同,該模式由一對合法的愛心夫婦擔任“爸爸”和“媽媽”,在福利院提供的獨立家庭式單元住房內,與4名兒童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
重慶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李鵬梅告訴記者,自2007年起,他們已累計聘請24位全職媽媽,為近100名孤殘兒童組建了愛心家園。目前“類家庭”養育模式已在北京、天津、安徽、四川、青海等地陸續開展。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認為,“類家庭”模式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可以給孩子們模擬出相對正常的環境,有助于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
今年4月,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90后”母親卓瑪才仁兩歲的女兒被診斷為腦癱。數十萬元的治療費用對來自牧區的她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卓瑪才仁婉拒了愛心人士的捐贈,在西寧的一家青年旅店前賣起了“自救紙巾”。在過去不到1個月時間內,卓瑪才仁已賣出紙巾3萬多包,籌措經費近1萬元。
“殘疾人和他們的家人自立自強的精神,值得全社會‘點贊’。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選擇,還要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青海“愛在身邊”志愿者公益聯盟負責人郭保軍說。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