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變成影視作品,每一個鏡頭都是在服務于劇本想表達的意圖。這就是常說的鏡頭語言。這些鏡頭的使用到位,除了方便后期剪輯片段的銜接外,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作品能讓觀眾與故事產生聯系,也能帶動觀眾的情感共鳴,自然就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
今天先介紹五種最實用的鏡頭景別,學會這五種已經可以完成一部有感染力的微電影作品,后面的課程我會陸續介紹不同鏡頭的使用方法。
Wide shot全景鏡頭
通常表達一個地理位置,也可以表達孤獨感的畫面,很多作品的開場都會使用全景來表現這個故事開始的地理位置。
Medium shot中景鏡頭
鏡頭會讓觀眾更專注主演在干什么,通常是人與人交談的感覺的畫面。拍攝對話或講述一件事情的畫面,會使用到中景鏡頭。
Tight shot特寫鏡頭
通常是想讓觀眾表演者的細節的情緒和表達,拍攝人物的關鍵臺詞或表情就會用到特寫鏡頭。
POV(point of view)主觀鏡頭
就是主角的視覺看到的角度。
旁跳鏡頭(空鏡)
用于銜接素材使用。
完成以上鏡頭后,增加旁跳鏡頭能讓剪輯更流暢,也可以提升故事氣氛。如果五個鏡頭都很難記下來,可以試試當我是小白的時候自創的口訣。
遠景鏡頭:拍地點人其次,用于開場好方式。
中景/近鏡頭:見半身及狀態,拍攝講話好方式。
特寫鏡頭:見表情及情緒,拍攝關鍵的臺詞。
Pov:主觀鏡頭不要少,主演看到的視角。
旁跳鏡頭:沒主角,畫面銜接最實際。
記住常用這五鏡,足夠表達好故事。
其他花哨拍攝法,自己多練的樂趣。
下一集將會講述讓作品加分的剪輯常用技巧。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