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是什么?夢想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夢想是燈,可以照亮前行的路。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9月20日,在廣州珠島賓館的嶺南廳里,一群特殊創客們的夢想在升騰。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殘疾人聯合會等13家單位共同主辦的2019年“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如期舉行。
本屆大賽以“創業創新共融共享”為主題,設團隊組和企業組,每個組別設自強類和助殘類兩個類別,共四個參賽組別。經過激烈角逐,本次大賽共評選出4個金獎、8個銀獎、12個銅獎及76個優勝獎創業項目。
企業組自強類《無障礙產品設計:繼PC端、移動端的下一個平臺“無障礙端”》、企業組助殘類《手語翻譯智能手套》、團隊組自強類《化繭成蝶愛有千千結》、團隊組助殘類《Sensing AI-視障者的生活助手》斬獲金獎。
“追夢的我們,奔跑在路上!”在這一次的比賽現場,許多人眼眶濕潤了。“殘疾人創新創業,同樣精彩!”
溫度??
為了同樣的溫暖期盼
決賽前一天,35歲的創業者梁杏花和55歲的江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培訓部部長余瓊琳像母女一樣坐在一起。“叫我花花吧!”梁杏花笑著對筆者說。在賽場上,她也是笑容最深的那一個。
“11歲的一場大病擊碎了我的公主夢,直到有了女兒,我的公主夢又回來了。”梁杏花出生在工匠世家,父母都是出色的裁縫,經常為她做漂亮的領結。一場大病后,梁杏花的手腿受到重創,無法像健全人一樣走路。直到2013年,女兒的誕生給了她新的希望,她開始嘗試給女兒做小領結,并走上創業之路。目前,她設計出300多個領結產品款式,年營業額近200萬元。
娓娓道來之間,被花花稱為“余媽媽”的余瓊琳在一旁不時提醒和補充。
這是梁杏花第二次參加“眾創杯”比賽。去年比賽失利,名次不理想,余瓊琳多次電話溝通、勸說她打消顧慮,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余媽媽的鼓勵,我可能不會再次來到‘眾創杯’的賽場。”
正因為如此,此次參賽,花花還在心里藏著另一個溫暖目標:為余媽媽職業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原來,為殘疾人事業奉獻半輩子的余瓊琳比賽后的第二天就正式退休。
宛如母女的伙伴,因為“眾創杯”心意相通;親如兄弟的隊友,因為“眾創杯”惺惺相惜;一見如故的對手,因為“眾創杯”精誠合作……長達4個月的賽程里,來自多個省市的近2000位參賽選手、800余個項目,在主辦方一遍遍檢查過的無障礙環境里,展示著自己的精彩。每一個選手都滿載溫暖而來——或來自家人、或來自朋友,每個人都有一份不相同卻相通的溫暖期盼。
“因為‘眾創杯’很有愛。”一位略顯靦腆的參賽者這樣感慨,話語簡短卻真誠。
銳度??
科技為殘疾人賦能
“我們想變個魔術,幫助聽障人群體表達。”《手語翻譯智能手套》項目的于維佳如此陳述自己的初衷。
“聽障人遇到困難不容易說出來。”2008年讀研究生期間的一堂手語課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幫助聽障人的種子。決賽現場,于維佳佩戴自己發明的智能翻譯手套,用手語比劃一番后,一直裝在口袋里的手機,字正腔圓地“說”:“祝大家身體健康。”一時間,全場掌聲雷動。
“賦能”是于維佳的關鍵詞。讓科技為殘疾人賦能——不需要別人去協助他,而是運用高新科技把能力賦予殘疾人自己——人們在“賦能”二字里讀出了高新科技的銳度。
于維佳的手語翻譯手套讓聽障人“說得出”,而來自澳大利亞多家世界知名學府的碩博士組成的另一團隊項目《指尖科技—智能手語翻譯系統》則更多致力于讓聽障人“聽得懂”。
項目帶頭人郝瀚曾經在澳大利亞做了十多年的政府顧問,他親眼見證每逢大型會議缺少手語翻譯的尷尬。他的項目利用圖像識別、動作捕捉、機器學習等高新技術,將實現對文字和手語的無障礙交互。
兩個“手語翻譯”團隊來自不同地區,運用不同技術,卻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了一起。據了解,決賽前夕,兩個團隊已經開始醞釀進行戰略合作。本該針尖對麥芒的競爭對手,卻成了合作伙伴,或許這也是“眾創杯”“共融共享”的魅力所在。
“今年‘眾創杯’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高科技含量明顯增加了,像于維佳、郝瀚這樣本身就帶著世界先進的技術專利的團隊和企業明顯增加。”省殘聯相關項目負責人告訴筆者。“眾創杯”對優勢資源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在‘眾創杯’的表現對投資人來說,已經具有某種指標性的意義,它證明了你的項目是經過嚴謹正規的大賽考驗,是系統而成熟的。”在微漾國際(深圳)創客空間發起人、高級策劃師陳章彬眼里,“眾創杯”已然代表著成熟和專業。
深度??
從賽事到生態
“盲人創業故事,我看哭了……”
“殘障人士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讓人佩服。”
“為每一位追夢人點贊喝彩!”
全程直播、超過100萬人在線觀看、最高同時在線人數30.1萬人……9月20日,2019年廣東“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決賽暨頒獎典禮的盛況通過直播平臺,傳遞給了網民們。
全國殘聯各專門協會主席前來觀賽,珠島賓館嶺南廳會場里滿滿當當的“臨時加座”,直播平臺里不斷增長的在線觀看人數,讓大家感受到比賽的熱烈。
4年,從無到有,聚沙成塔。“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四年來碩果累累:從第一屆60萬元的獎勵扶持資金,到第四屆320萬元、單項最高獎勵20萬元的“大手筆”;從初創時名師難求,到組建“百人公益評審團”,再到“眾創公益護航”行動;從拼命找資源,到優質資源被“眾創杯”招牌吸引,不請自來;從單純的競賽,到牽線項目合作簽約,再到孵化場地保障、創業融資支持“10+N”項目支持措施和服務;大賽總執委會還招募了千名“眾創公益”代言人,為殘疾人創新創業搖旗吶喊。
今年,由省殘聯、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諾亞關愛基金、省殘疾人就業創業促進會共同啟動的“南粵扶殘·眾創公益”計劃也正式簽約實施。
省殘聯理事長張永安說:“‘南粵扶殘·眾創公益’計劃的啟動,創新了我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模式,將進一步發揮社會專業力量和市場資源優勢,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
聯結世界、聯結社會、聯結夢想,越聯結越廣闊、越廣闊越有力。短短4年間,“眾創杯”已成為南粵殘疾人眾創公益生態圈的核心,集結了以諾亞關愛基金、省殘疾人就業創業促進會、虎牙直播等為代表的社會力量,不斷拓展扶殘助殘的廣度與深度,共同打造不落幕的“眾創杯”殘疾人創業創新品牌。以“眾創杯”為原點,來自政府、高校、社會的資源高效集結、深度聯結,向著殘疾人創客沉甸甸夢想進發,向著同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的使命進發。
在最終的比賽成績單上,大家看到于維佳捧得了助殘類企業組金獎、梁杏花獲得自強類團隊組金獎、郝瀚獲得助殘類企業組銀獎……在“眾創杯”的故事里,追夢者不孤單;而每一個追夢者的夢想里都凝結著廣東省扎實推進殘疾人就業的不懈努力。去年11月,我省出臺《關于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確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合理便利和優先照顧、落實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并提供金融扶持和資金補貼;今年9月起實施《廣東省殘疾人就業辦法》,在用人單位責任、保障措施、就業服務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促進和保障殘疾人就業,護航殘疾人的小康之夢、自強之夢。
掃一掃,關注廣東殘聯微信